黎美嫻活出真正光彩 (2004/6/7)
撰文:趙潔儀
黎美嫻,觀眾沒有遺忘的名字。
當年,TVB力捧的一線女藝人,無聲無息間在螢光幕前悄悄引退了。
「過去的光芒,是舞台燈光效果堆砌出來的。我做戲做得好嗎?其實要NG好多次,出來有好效果是要經過技術修飾剪接呢。」直至與創造主連結,「生命被神修剪,修剪的過程會痛,但將來會更茂盛。現在,我討好的不再是觀眾,而是在祂裡面每天每天可愛一點。」
換上簡樸的外衣,換來不一樣的平安與喜樂。當星星在另一處出現,閃耀的,是發自她內心的光芒。
在木棉花隨風飄舞的季節裡,黎美嫻緩緩的把這些年間的經歷娓娓道來……
堆砌出來的光芒
「1985年的秋天,我已擔正做第一套戲的女主角。」黎美嫻中學畢業後便投考電視藝員訓練班,憑著清麗獨特的氣質,初出道已被公司點名力捧。她曾飾演過《倚天屠龍記》的趙敏、《書劍恩仇錄》的李沅芷、《連城訣》的戚芳……。「當時通告一個接一個,劇本為你而寫,條線跟著你去,每件事都是度身訂做」。名與利一下子從天而降,人也變得飄飄然了。「當時好嚮往五光十色的娛樂圈。前陣子看一個節目,舞台好靚,每個藝人上到台,四周的煙花爆到七彩。燈光投在你身上,全場觀眾的焦點都在你身上。」然而,燦爛奪目的星途歲月,實在不為外人道,「當舞台的燈光熄了,你只是一個普通人!」
「同行如敵國,當時年紀太細,有事都不敢告訴人,怕別人笑我不成熟。表面很風光,但內裡很不開心。所以當時有男仔追我,『好呀,有你保護我!』」娛樂圈的生態環境,並不是愛心的栽培地。「可能大家都累了,拍完這套戲就Bye-bye,換上另一套戲服,就是第二組了,在片場再見面也很少打招呼。」戲服如輪轉,今套是時裝、下套是古裝;身邊的人與事有如走馬燈,人也迷失了。
改寫下半生的決定
在娛樂圈打滾十多年,看盡人生百態,經理人Helen貫徹始終的行事為人卻教她另眼相看:「別看她人仔細細,她對人很好,很留心觀察每一個人。1996年她送我《聖經》作生日禮物,她說『聖經好寶貝』,當時好多影迷的禮物放在面前,當然《聖經》我只會擱置一旁。我不開心,她就安慰我,我不聽麼,她就把安慰語密密麻麻的寫在紙上,一個月、兩個月……如是者,一年、兩年。」這份不離不棄的愛,教她相信這愛是真的。
初入行時,謝寧、毛舜舜曾邀請她參加「藝人之家」。「耶穌最大的是愛,但我大把!不需要。」從小長得像個娃娃,愛,是順理成章的簇擁著她。「當時我覺得孤苦伶仃需要安慰的人,才需要耶穌。而教我重新睜開眼睛看上帝的,是人的愛。」1995年,她跟楊羚合作拍攝《愛在暴風的日子》,對方知道她有一場淋雨戲,竟在接更時送上溫暖的薑水。「點解有人對人咁好?我好多人愛,但從來不懂愛。」從這瓶薑水開始,她們成了好朋友。後來,楊羚說:「喂,一起返『藝人之家』!」沒想到這個邀請,成為了她一生的轉捩點。
我能感動別人麼?
「我清楚記得這天是1996年11月25日。」那天的聚會是何蘇緋雲博士的專題講座:「人生的手冊」,人生的手冊就是《聖經》,當中說明了什麼是對錯善惡。聚會後,她仍帶著信息的感動,跟梁小冰到楊羚家,三個人坐下來討論人生的問題。當晚駕車回家,車程比平日多用三十分鐘。「我打開窗,讓風吹進來,獨個兒面對真實的自己。過去飾演過不同的角色,演繹過迂迴曲折的人生,我在想,我的人生是什麼?我得到的又是什麼?三十歲,已擁有千四尺的房子,住洋樓養番狗,駕benz,我追求的是這些嗎?我喊神呀,如果你是真的,如果你能改變生命,請讓我認識你;我將生命交給你,請教我什麼是好,什麼是不好。」這趟從心底的吶喊,改寫了她下半生的內容。
1998年,黎美嫻與劉美娟、楊羚,跟隨喬宏夫婦,遠赴馬來西亞舉辦佈道會。「跟TVB出外拍攝,坐的是舒適的車;今次坐的是麵包車,車裡沒有冷氣。我看著窗外的一片稻田,問自己:『黎美嫻,你去左邊呀?』」抵達當地教會,前來聚會的當地人,都穿著背心,坐著膠椅,「街坊到不得了」。喬宏唱歌講道,聽的人一邊在流淚。「以前跟溫兆倫拍《我本善良》去登台,fans見到我都會哭著說『我好鍾意妳呀』,但欣賞的是台上的我。但今次不同,是神的說話刺中他們的內心,他們的需要,他們的光景。我站在台前,看見他們感動得伏在地上。他們的眼淚,震動著我的心,這就是生命!」如是者,一次兩次三次聚會都一樣。「我問自己能觸動別人的又是什麼?」
「拍了十五年電視劇,劇情都是打打殺殺、情情愛愛,厭了。」踏入二千年,黎美嫻選擇過另一種生活。「我問神,我不識講不識唱,能為你作什麼?」她開始參與義工服務,探訪醫院和老人院;生活方式也漸漸改變,車與樓都換了,「當年阿姨患了末期癌症,我每天駕車接送她去電療,直至她返天家。」由不懂愛,到學習愛,現付出愛。不知不覺間,培養了對別人需要敏銳的觸角。然而,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,朋友建議她轉行做保險、時裝或美容顧問,她卻堅持回應心裡的感動。
加入院牧行列
2001年,有人介紹她應徵香港醫院院牧事工的行政助理,處理文書和事務工作。「做藝人時,只有把別人寫的東西講出來,現在要我寫下別人的說話?」她心裡想。跟機構主任見面,對方祈禱四個月後決定取錄她。「在機構三、四年了,什麼都要從頭學起,接聽電話、中文輸入,適應朝九晚六的上班生涯。」2002年她修讀了「臨床牧關教育課程」(CPE),這些年間,她還穿起白袍穿梭病房,與苦難中的病人同哭同行。
「SARS以後,出入病房都要戴口罩,別人不會認得我。」有次探訪一位末期癌症病人,病人的好友一直不理睬她,後來她轉身探訪隔鄰病床,繞著每張病床逐一關心病人。這位朋友悄悄看在眼裡,竟走過來說:「姑娘,我覺得你好好,可唔可以同你傾偈?」然後在醫院大廳把心事徐徐告之。言談至末,方發現她名牌上的名字,再定神看看她,驚訝的問:「你是否這個藝人黎美嫻?為何妳會在這裡?」她不會刻意讓人發現自己,但當對方懷疑,便會除下口罩,說:「感謝耶穌!是福音改變了我,是上帝源源不絕的愛,教我今天可跟你分享見證。」多年後的今天,感動別人的,終是真實的黎美嫻。
「初入職都不知可以做什麼,第一年很不開心,我就蹲在門口,隔著玻璃,看街外的飛雪(木棉花)。流過不少眼淚,但眼淚過後,是看見自己不斷在成長。回頭看這段路,好踏實。」
風一吹來,棉絮再次四處飄散。隨著季節的交替變更,黎美嫻繼續在無聲的一角,默默學習,每天成長。
*********
「我是葡萄樹,你們是枝子。住在我裡面的,我也住在他裡面,他就結出很多果子;因為離開了我,你們就不能作什麼。」〈約翰福音十五章5節〉
I am the vine; you are the branches. Whoever abides in me and I in him, he it is that bears much fruit, for apart from me you can do nothing. John15:5 (ESV)
2004/06/16
發佈者: Unknown 於 15:31
訂閱:
發佈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