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/02/18

歪打正著"
作者:寶拉.瑞哈特
譯者:盧筱芸
飛 機緩緩滑離登機門,我繫好安全帶,舒了一口氣,心想總算得到了片刻的寧靜。

正當我準備在這趟長途飛行中好好放鬆一下心情時,「妳回美國嗎?從哪個城市來的?」我轉頭和鄰座這位男士打了個照面,一個熱情的紐西蘭人,正在找尋帶美國口音的人和他聊天。在短短的幾分鐘內,他已經粗 略的敘述了他的人生。而我,忘了自己需要個好覺。

我很快的便發現,這位飛行同伴可以榮膺世人的成功典範:受過高等教育,擁有人人稱羨的工作,並且極度有自信。他真心相信人生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中。他很肯定的對我說他相信神,但神的意義必須由他來界定。在他的心中,神也許有祂的影響,但沒有干涉權,也不涉及罪和羞恥。說穿了,神不過就像是超自然能力和可愛絨毛娃娃的綜合體。

我技巧地提示,他對神的觀念,可能來自公司送他到西岸進修的,某個大眾心理學研習會上得到的訊息。他皺著眉頭,勉強笑了笑。

我開始找較謹慎的方式切入話題。「還記得真正的故事嗎?我是說聖經裡的故事?神讓祂的愛子與兩個強盜並列在一起,釘死在十字架上,為的只是使我們能與祂修好。」

他承認對這個部份感到震撼,但他不能理解神這樣做的原因。畢竟,十字架的酷刑非同小可!

我把他的疑問看成是需要我來解答的信號,開始逐步解釋我們每個人是如何需要神。我用了 「罪」這個字,並想盡辦法用最詩意的字眼,來詮釋這個字的定義。我說:「如果沒有基督死在十架上,我們與神的關係便是疏離的、隔絕的、斷裂的,簡單的說,我們便是迷失的。」

我想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的回應。「不管妳怎麼解釋,我認為,說我與神的關係是絕斷的,很令人反感。另外,用『迷失』兩個字對我而言更是一種羞辱!」

「噢……」我嚥下一口咖啡,開始疑惑神要我如何繼續這樣的對話。

希望或夢魘
當天我所遇到的情況,是現今基督徒所面臨的一大挑戰——面對那些長期受媒體和現代文化影響,而相信自己不受罪和羞恥所轄制的人,我們該如何與他們分享基督?對於那些一聽到他們「需要神」便感到受辱的人,要如何使他們感受到基督十架的吸引力?

我想,首先必須承認十字架具有極端矛盾的象徵意義。

基督徒視十字架為至高希望的象徵;對我們而言,它代表了從敗亡中得勝。我們很容易便忘了,基督死時的景象是在敵人面前最寫實的蒙羞、失敗和軟弱,所以往往人看見十架的最本能反應便是畏懼。這位受難的救主,正如以賽亞所說,「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。」(賽 五十三3)

在楊腓力(Philip Yancy)的著作《耶穌真貌》(The Jesus I Never Knew)一書中曾提到,世上其他宗教以展現其光鮮的形象、亮麗的雕塑著稱,然而基督教卻以十字架做為標誌——簡單、刻板,而且孤獨。楊腓力反思,「是什麼使基督徒將一件『刑具』拿來作信仰的代表?何不設法除去人們心中對這段惡劣不公審判的記憶?…… 為什麼反將它變為信仰的中心?」的確,在所有希望和得勝的象徵中,十字架實為最諷刺的一個。

我能理解為什麼基督的十架令人感到驚駭。它所傳達的訊息與今日人們最看重的「成功」和 「自信」相牴觸,從古至今是如此,將來也是。使徒保羅就曾說過,「因為十字架的道理,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。」(林前一18)

這個事件提醒了我,十字架原是個引人不快的記號,它代表了人生中我們最亟欲避免的一切:軟弱、失敗、無能,及遭受背叛。我將十字架看為希望和得勝的標記,已有很長一段時間,長到令我遺忘它所包含的嚴酷事實。所以在聽到了鄰座先生對十字架的想法後,反而覺得驚訝。

開啟的門縫
後來,我並不需要擔心話題無法繼續。我傾聽他以紐西蘭腔訴說著,在一家逐日成長的公司中,當一名人事部主管所要面臨的挑戰。我心想。「真是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!」然後他開始談到家庭。這已是他的第二段婚姻,生活相當美滿:他鍾愛年幼的兒子;和妻子也有共同的興趣。

「真幸福!」我回應。但我不經意的加了一句:「你的第一段婚姻維持了多久?」

這個問題一出,他陷入沉思,凝視著窗外,遲疑了將近有一分鐘後才說:「我們在一起了十四年,我想我會永遠愛她。」

隨著故事的高低起伏,我聽到了一段感情的挫敗——無論他怎麼試圖和心愛的另一半和平相處,一切努力還是付諸東流。他們強烈的愛著對方,但總是吵得不可開交。分分合合的戲碼不斷上演,最後又總以尖刻的爭吵收場。他們既不能好好共處,也不能沒有對方。

他對我說:「當我最後一次跨出那道門就知道,我再也不會回頭了。」「離開使我心痛如絞,可是我就是沒辦法和她相處。」

我靜靜聽,思忖著這樣的挫敗對一個習慣呼風喚雨的人有什麼影響。

最後,我向他開了個小縫的心門裡探了探頭。「我想這就是基督的死和復活——也就是十字架開始有意義的地方了。」
「我不懂妳的意思!」

「我是說每個人都遭遇過人生的挫敗,有些事無論你如何全力以赴,最終還是得不到你想要的結果。這時我們需要大能者的幫助——那位經歷過死亡而後又復活的主。」

「我懂了!」他有了回應。

從這一刻起,他才真正有了傾聽的耳朵。

分享心情故事
能夠得到傾聽,大概是傳福音時會遇到的最大挑戰。要滔滔不絕很容易,信息本身也相當淺顯易懂,但要使人有顆願意傾聽的心,還真是個值得探討的奧妙,而且這奧妙正是源自於十字架本身。

我可以花一整天的時間和鄰座這位成功人士講述人生、信仰,和基督的道理,相信內容會很有趣。但直到失敗與挫折曝於人前,他才真正開始聆聽我的信息。這在社交活動 中確實是尷尬的一刻,此時談話的深度突然升級,你彷彿可以聽到耳鳴般的嗡嗡聲響。交談時,我們通常會傾向聊些輕鬆、安全的話題而略過失敗、軟弱或罪。但如果避而不談,可能就錯過了幫助一個人將軟弱交給基督的大好機會。

我發現當別人的失敗和罪敞在陽光下時,如果自己要保持從容不畏縮,就必須不斷的回到十字架前。我面對十架便看見自身的脆弱、無能及罪惡。這時當我再看見別人將自己的無助也擺上,就能很輕易的辨識出,原來我們的故事都相同,只是版本有別。「噢!我明白這人的感受。」——這時候談話要更進一步就容易多了。

無論你是不是基督徒,都難免遭逢失敗及不如意,這是人永遠不變的共通點。但只有基督徒明白並體驗到,人生難題背後的意義——神會以大能將我們贖回,並且改造我們的生命。挫折與罪惡讓我們認清心靈的需求,進而使我們與神相通。

如果我們希望別人向我們吐露深埋心中的羞愧和軟弱,進而承認需要基督,我們就必須先看清自己的軟弱。

傾聽的時刻
有陣子我和一個單身女人一起通勤上課,每次只要我一講起信仰的基本道理,她就哈欠連連。有次無意間向她提到我和先生意見分歧,當時鬧得很僵。話才剛出口,我立刻就後悔了。為什麼要告訴她,我和當牧師的先生不但沒有消弭歧見(至少在這件事上),反而爭鋒相向呢?我到底在想什麼?

沒想到她馬上順著話題接下去,「那妳和史戴西怎麼處理呢?」

我不確定該說什麼才好,「嗯……我想這就是基督徒不同之處。」

「妳的意思是?」

「我是說,我們兩個不需要獨自面對問題,我們的關係中有神。當我倆在尋找解決方案但徒勞無功時,祂能帶領我們找到我們自己都想像不到的答案。」

數個月後,我這位朋友加入了啟發團契(Alpha group),一個從九○年代開始在英國探討基督教基礎信仰的團體。在研習即將告一段落時,有天我們相約喝咖啡。她拿出新買的聖經給我看,那是她的第一本聖經。她說,「這是我和基督關係的開端。」

接著她告訴我,她第一次真正開始聽我講基督的信息,就是從我談到婚姻僵局的那次起。當時我談到有關神在我倆關係中的角色,以及我們兩個人不足以解決真正的難題,這些話吸引了她的注意。「我想認識祂。」她說。

「這真是歪打正著!」我心想。誰會想到那些難以啟齒的敗績,能夠開啟別人的心門來認真聽你說話呢?

唯有十字架
芬尼.克洛斯比(Fanny Crosby)有一首相當出名的詩歌,歌詞是這樣寫的:「求主使我近十架,彼有寶貴泉水。」靠近十字架代表我們認清自己需要基督的救贖。我們的失敗、罪惡和羞愧其實與那些尚不認識神的人無異。十字架的奇妙在於它切入人性 的共同點,到達心靈深處一個不帶假象和矯飾的角落。它觸及的是生命中赤裸的本相。有一天我們會得勝,但不可否認,失落、挫敗和空虛現時正尾隨在後,控制我們的生命,唯有靠著耶穌基督的真理才能堅定向前。

保羅曾說,「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,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。」(加六14)十字架是我們信仰中最強有力的真實依據,但也是最具挑戰性 的話題。耶穌,求你使我們靠近十字架和它包含的一切,好讓對十字架興趣缺 缺的人也能明白希望和得勝的信息。求主使我們靠近十字架,因為唯有它才能在我們遭遇失敗、挫折時,適切的觸摸到我們的需要。

(譯自1999年Discipleship Journal 4/5 月號,作者現職為作家及輔導老師,她和丈夫史戴西皆為「導航會」的事奉人員。)


沒有留言: